北京主汛期首场降雨很“勤奋”,从周四晚上陆续下到周六,截至记者发稿时,雨仍未停歇。北京市水务局提醒市民,目前全市河道正在行洪,请远离河道,确保自身安全。
河道行洪,这些雨水去了哪里?河道在城市防洪中有何作用?在降雨中,如何确保水库安全?记者从水务部门了解到,北运河、凉水河、清河、坝河发挥着分洪、排洪的重要作用,精准的洪水调度让蓄洪达到拒洪的目的,雨洪绕过城市,让北京安全度汛。
多个河道、湖泊可蓄滞洪水
总体来看,北京城市河湖洪水调度原则是“西蓄”“东排”“南北分洪”和“拒、绕、排”。
“西蓄”是指利用三家店调节池、永定河引水渠、西郊砂石坑、昆明湖、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玉渊潭湖等河道、湖泊蓄滞洪水。
“东排”是指城区雨洪经南护城河、前三门暗沟、北护城河及东护城河暗沟、二道沟、通惠河等河道向北运河排洪。
“南分洪”指城区西部洪水通过分洪道闸向凉水河分洪。
“北分洪”指城区西部洪水自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由南向北,通过京密引水渠安河闸向清河分洪。西土城沟、小月河洪水向清河分洪。东土城沟、北护城河洪水向坝河分洪。
“拒、绕、排”是确保首都防洪安全的重要举措。“拒”是指利用三家店调节池、西郊砂石坑、昆明湖、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玉渊潭湖等河道、湖泊蓄滞洪水,以蓄洪达到拒洪的目的,缓解城市核心区及城市副中心洪水压力。“绕”是指汛期开启分洪道闸,向凉水河南分洪,实现雨洪“绕”城市副中心泄洪。“排”是指精细化调度中心城区四大排水河道,将洪水有序“排”出,构建城市防洪减灾调度体系。
在本轮降雨中,水务部门于7月21日12时30分开启阜石路分洪闸,向阜石路砂石坑分洪。
组建专家组“一对一”提供防洪技术支持
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市水务局下发《强化2023年水旱灾害防御“一对一结对”技术对接指导工作的通知》,由78名专家组成专家队伍,重点围绕预报、预警、预案、预演“四预”措施,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7月20日,北京市水务局综合研判降雨强度和落区,及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一对一结对”技术对接工作机制,从北京市水务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紧急抽调16名技术专家第一时间赶赴门头沟、房山等8个区现场协助应对。
20日晚,首批专家连夜赶赴海淀区和怀柔区。22时,专家组成员孙雨虹、杨思敏到达海淀区水务局,与应急值班人员一起参与应急值守,分析降雨落区积水内涝风险,对降雨监测站点、积水监测站点进行视频图像和实时数据的逐一核对并详细记录,一直工作到凌晨3点首轮降雨结束,短暂休息后继续为第二轮降雨做准备。
当日22时30分,专家组成员孙晓英、王远航到达怀柔区水务局,参与区防汛应急值守。21日0时-8时,西水峪水库附近降雨总量达26毫米,短时强降雨导致水库水位超汛限0.06米,相应库容增加0.8万立方米。经过会商研判,专家组提出调度建议:统筹防洪与水资源多目标调度,及时开启灌溉管向怀九河下泄2立方米/秒。9时,水库水位降至汛线水位以下。
21日清晨,专家组成员付帮磊、薛志春到达房山区水务局,针对小水库、中小河道、山洪沟道等防御重点开展了剖析,实地查勘房山的暴雨中心燕山地区下游的丁家洼水库入库流量及水位上涨情况,及时发现水库入库监测数据异常的问题,并会同专业技术团队对现场设备进行率定。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军